阿柔大寺也稱“阿力克大寺”,藏語稱“阿柔縣喜宏法洲”。位于祁連縣治八寶東南21公里處,在今草大坂鄉政府所在地貢白家龍。阿柔大寺為阿柔部落的寺院,這座寺院歷史雖然不夠悠久、規模也不大,但卻有自己特別之處。
據該寺《阿柔大寺簡志》,阿柔部落原駐牧于今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曲什安河流域至瑪卿雪山一帶,明萬歷年間,三世達賴索南嘉措來青海講經傳法,為以后建寺奠定了基礎。清順治年間,五世達賴進京途徑青海,阿柔部落首領又迎請五世達賴,請求建寺。后經達賴允準,由夏扎大喇嘛和阿柔然堅巴克尊嘉措二人主持,于仲塔地方建成阿柔寺,取法名為“具喜宏法洲”。
添加旅游規劃師微信:15529231880(電話同號)
阿柔大寺最初不過是一座靜房。約在清道光年間,部落頭人卻丹時期一部分北遷徙祁連,于現址重建寺院,但規模較小。直到本世紀四十年代,在阿柔千戶南喀才昂和百戶阿多等人支持下,該寺發現很快,是祁連地區規模與影響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阿柔大寺是相當有名的帳篷寺院,這也就是當初游牧部落信奉佛教的一大特色。當中頗負盛名的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牛毛帳篷。
添加旅游規劃師微信:15529231880(電話同號)
該寺的大型活動有正月祈愿法會、四月的守齋戒會、六月的供養會和往夏活動、十月的甘丹五供節以及顯宗學院的四季學經期會和修供大威德金剛、馬首金剛的儀軌等。
阿柔大寺主要由護法神殿、八寶如意塔、大經堂、住寺活佛府邸、僧舍等組成。
藏傳佛教寺院建筑大都不同程度受西藏藏傳佛教寺院傳統藝術的影響,多為藏、漢建筑藝術結合的建筑形式,一般稱為藏漢式建筑。典型的藏式建筑外墻大面積采用鞭麻層做藏窗的做法,既有實用性又具有裝飾性。蓖麻具有減壓、吸濕、抗震的作用,是藏傳佛教寺院在建筑時就地取材的一個典型。
進入寺院會看到很多嘛呢經筒,也叫轉經輪。這些經筒用木頭或金屬制成,筒內裝滿了佛教經咒。一般念得是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哄。是藏傳佛教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經咒,深得眾僧信徒的尊崇和信仰。
護法神殿,藏語稱“贊康欽莫”,意為“大護法神殿”,是專門供奉保護全寺僧眾和殿堂安寧的中護法神的殿宇。
八寶如意塔,也叫善逝如如意八塔,它記載了佛祖釋迦牟尼從出生到涅槃的業績,佛祖一生功德無量,八塔只是就主要的事跡做了概述。
大經堂在藏傳佛教寺院中是必不可少的,這里是僧人集體誦經學習進修的地方,更是僧眾聆聽佛法的地方。主要參觀的有堆繡、藏式棱柱以及彌勒佛像、觀世音佛像等等。
添加旅游規劃師微信:15529231880(電話同號)
特別提示:寺院目前未開發為景點,所以暫不收費。參觀時請保持安靜。
晝夜溫差很大,建議攜帶保暖衣物。
參觀阿柔大寺禁忌:
阿柔大寺一個還沒有完全對外開發的景點,跟人潮擁擠的塔爾寺完全不同,清幽寂靜,門外的丘陵和山川透過大門框看過來,像一幅畫,各種對比色交織在一起,無比舒適養眼,在這里你能更加近距離接觸藏傳佛教,從而懂得生活的真諦。